首页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
您的位置: 首页 > 经典语录 >

三首帝皇诗,悲叹懦弱。一首伟人诗,勇敢壮烈,横扫唐宋元明清

100次浏览     发布时间:2024-09-23 10:04:37    


刘邦白蛇

刘邦击败项羽后一统天下登基为帝,高祖七年,韩王信、陈豨、韩信、英布相继叛乱,刘邦骑在马背上得到了天下,现在又骑马背去安天下。

高祖十一年,北方陈豨的叛乱未平,淮南王英布又叛乱。此时的刘邦卧病在床因年老和疾病而精力不支,然而处理叛乱非刘邦亲力不可。

不得而刘邦御驾亲征,只与英布交战一场就大获全胜,在战斗中刘邦中了一箭。刘邦回到沛县时,英布败局已定,叛乱的诸侯王都接连被伐灭,然而天下还是动荡不安!

大风歌

刘邦此时,很无助很伤感,打下天下,却又可能失去天下,没有人能再扶助他及他的子孙坐稳天下,英布在东南方摇动了一角,他就得亲自披甲上阵,撑着最后一口气御驾亲征。

刘邦为了强化皇权,先后除掉韩信、萧何、异姓王,剩下的都是不能信任的猛将,手下曾有一个人才,人称他是“国士无双”,高帝十年,被吕雉斩杀在长乐宫中。“安得猛士兮守四方”,刘邦感叹若是再有一个韩信该多好啊!只可惜……,刘邦回长安第二年便死了。

刘邦没怨自己杀功臣,却怨天怨地,哪里寻猛士守国,“安得猛士”,绝唱写的教训!

大风歌-刘邦

大风起兮云飞扬,

威加海内兮归故乡,

安得猛士兮守四方。


虞美人 李煜

李煜才华横溢,本无心争权夺利,一心向往归隐生活,登上王位完全是个意外,他痛恨自己生在帝王家却做了皇帝。李后主在位十五年中,侍奉北方强国宋朝,小心谨慎,无论宋朝怎样挟制和压迫,他都无条件接受。宋开宝七年(974年),宋兵南下攻金陵,明年十一月城破,后主肉袒出降,被俘到汴京。

李煜内心可谓是心灰意冷,他被限制了人身自由,还被押往了北宋的都城,宋太祖赵匡胤并没有对他下杀手,只是把他的软禁了起来,但对于李煜来说,那份痛苦,以及对于故国的思念,却是令他悲痛不已更是折磨。

相传他于自己生日(七月七日)之夜(“七夕”),作《虞美人》词。宋太祖知道后,赐酒毒死李煜。

李后主思念的是皇宫生产而不是他的子民,“一江春水向东流”,绝唱写的是悲叹诗!

虞美人·春花秋月何时了-李煜

春花秋月何时了?往事知多少。小楼昨夜又东风,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。

雕栏玉砌应犹在,只是朱颜改。问君能有几多愁?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。


宴山亭

公元1100年仅18岁的鲜衣怒马少年赵佶承担起大宋王朝,本是一个少年随心所欲,写诗、赏花、品茶,情自我的年纪,赵佶有几分志气,立场改革,无奈奸臣当道投其所好,营造繁荣盛世,为奢侈享乐的生活提供理由。

公元1126年44岁的赵佶面对金国兵临城下,赵佶被金人俘虏,风光无限的皇帝沦为外族的阶下囚。被虏北上,路上受尽屈辱,宋徽宗幡然醒悟,生出万千感慨,对被俘生活感到十分迷茫,心头五味杂陈,当走到“宴山亭”,赵佶看到了路边的杏花正开的灿烂,写下充满“悲凉失意”的词,赵佶怀念的是后宫生活,“和梦也从来不做”,绝唱写的是忏悔诗。

宴山亭·北行见杏花-赵佶

裁剪冰绡,轻叠数重,淡着燕脂匀注。新样靓妆,艳溢香融,羞杀蕊珠宫女。易得凋零,更多少无情风雨。愁苦!问院落凄凉,几番春暮?

凭寄离恨重重,这双燕何曾,会人言语?天遥地远,万水千山,知他故宫何处?怎不思量,除梦里有时曾去。无据,和梦也从来不做。


长城

1935年12月17日,毛泽东带领红军到达到陕北,在瓦窑堡会议召开,提出并确立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和策略,决定以坚决的民族革命战争反对日本帝国主义进攻中国为总任务。

1936年1月17日,中央决定东渡黄河,打通东进抗日的道路,随后,毛泽东、彭德怀等带领1.3万人组成的红军抗日先锋军来到黄河岸边。2月5日,毛泽东和红军总部的工作人员来到袁家沟村,借住在当地群众白育才家的窑洞里。

2月7日,毛泽东在高家坬塬一带侦察东征地形,当时目之所视,群山环抱、沟壑纵横、千里冰封,随后,毛泽东在袁家沟村土窑洞中的小书桌上,挥笔写下了气势磅礴的千古名篇——《沁园春·雪》。

1934年10月,中央红军长征出发时,共86000余人,1935年10月,到达陕北吴起镇,剩下的兵力约7000余人,东渡黄河抗日还会牺牲更多红军,但为多娇的江山折腰,争做风流人物,唯有牺牲多壮志,敢教日月换新天是革命者的工理想。

毛泽东看到的是英勇的革命者守护着壮丽山河,绝唱写的是为祖国呐喊诗。

沁园春·雪-毛泽东

北国风光,千里冰封,万里雪飘。望长城内外,惟余莽莽;大河上下,顿失滔滔。山舞银蛇,原驰蜡象,欲与天公试比高。须晴日,看红装素裹,分外妖娆。

江山如此多娇,引无数英雄竞折腰。惜秦皇汉武,略输文采;唐宗宋祖,稍逊风骚。一代天骄,成吉思汗,只识弯弓射大雕。俱往矣,数风流人物,还看今朝。

读诗词,如果你乱理解也可以,但要真正理解作者要表现的精神内容,不了解作者的创作历程是无法理解的,就如李后主的诗,他这首诗历受文学家推崇,说得如何如何好,其实就是“隔岸犹唱后庭花”的境界,而毛泽东的境界是“此曲只应天上有”,是真伟大。

相关文章